语艺娱乐网语艺娱乐网

沃野尽飘香 大国粮满仓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沃野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9月23日,秋分节气,尽飘广袤大地上的国粮图书管理员的入殓师跟班耕作者们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个洋溢着喜悦的满仓节日提醒着人们,是沃野时候去捕捉岁物丰成的镜头了!看,尽飘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国粮沉甸甸的满仓稻穗把稻秆压弯了腰,15万亩水稻喜迎丰收;河南柘城县70.6万亩玉米陆续进入收获期,沃野金灿灿的尽飘玉米日渐堆成山、晒成海……这个洋溢着喜悦的国粮节日也提醒着人们:仓廪实,天下安。满仓粮食安全是沃野“国之大者”,对于一个14亿多人口的尽飘大国来说,手中有粮、国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深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我国粮食连年丰收,2022年,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眼下,各地正抢抓有利时机,有序推进秋粮生产,全力夺取秋粮丰收,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让大国粮仓根基更牢。图书管理员的入殓师跟班

    

      释放土地潜力,守好粮食生产命根子

    

    

      秋收时节,江西省遂川县泉江镇盆珠村的稻田里泛着金黄,收割机轰隆隆地在田间走过,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今年我种的1600多亩早稻已经丰收。现在正在收割的600多亩中稻,预计亩产在650公斤,托了这好田的福,种地更有底气!今年呀,又是个丰收年!”种粮大户王小兰笑着说。

    

      记者再次望向王小兰口中的“好田”,确实,田间道路宽阔平坦,大小沟渠纵横相连,这便是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了。王小兰告诉记者,今年她继续流转了4000亩土地,其中2000亩是高标准农田,抗灾能力强、资源利用率高、方便大型机械作业,种地省心不少。

    

      “以前有的田间路低洼不平,灌溉用水进不来,全是‘望天田’。现在成了播种便利、排水通畅、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大伙儿可幸福哩!”遂川县高标准农田办公室主任郭小龙介绍,目前,遂川县建成高标准农田22.21万亩,占水田面积的58.42%。“耕地质量大幅提升,粮食产能也随之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更高了,我们会继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粮食产能。”郭小龙说。

    

      万物土中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抓住耕地这个要害,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全国耕地总量持续下降态势得到初步遏制,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实现净增加。

    

      聚焦耕地质量,我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2022年,1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超额完成,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8300万亩。到2022年底,全国已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占我国19.18亿亩耕地的一半以上,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今年,我国将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我国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挖掘后备耕地增产潜力。很多曾经“白花花”的盐碱地,如今正长出“新粮仓”。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当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团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林少扬团队,正深入开展优质水稻品种育种攻关试验。“通过两年来的品种选择、工厂化育苗、土壤改良,我们成功试种出有机碱田稻,稻米种植面积达1200亩,稻谷平均产量每亩800斤。昔日寸草难生的盐碱地,如今成了绿油油、金灿灿的聚宝盆。”林少扬说。

    

      发挥科技力量,不仅会种地还要“慧”种地

    

      远远望去,一排排长势旺盛的玉米、大豆交错着遍布田间,再过不久,河北邯郸冀南新区的这块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地块就要因开镰而热闹起来了。“看当前的长势,收的时候得优先收大豆,以防豆荚炸裂;适时晚收玉米,增加玉米在地里自然脱水的时间,有效防止霉变发生,确保成熟一块、收获一块、应收尽收。”由于大豆和玉米的收割期略有差异,为确保颗粒归仓,冀南新区农技人员杨玉生正在田间忙碌着。

    

      “‘一块地两样熟’,带状复合种植实现了玉米不减产,还能多收一季豆。可别小看这块地,地里的‘智慧’因素可不少呢!”当地种植大户王振利是种田的“老把式”了,说起种地的“诀窍”,他一点也不含糊。“我们种的是新黄豆品种‘中黄301’,耐寒、耐旱,在地势不平的地里种也能保证产量。而且我们在田间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接种大豆根瘤菌和科学合理施肥,增强大豆根瘤菌共生固氮能力,不仅能培肥地力,还能减少化肥施用。时代进步喽,现在光会种地可不行,还得‘慧’种地!”王振利说。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近年来,我国在种业种源、农机农艺、农业技术集成推广等领域全面部署,不断推动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大力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加快选育一批高产优质多抗的新品种。目前,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的品种种植面积占95%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基本实现良种全覆盖,同时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能力建设,推广绿色防控等技术,促进增产增效。

    

      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作用,还体现在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上。无人驾驶收割机、无人植保机渐成寻常物件,24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油菜移栽机等短板机具成功量产,支持促进了农业生产增产增收、节本减损。

    

      今年,在安徽芜湖南陵县,很多农户使用的收割机装上了北斗智能终端监测系统。“装上这个系统,就像是给每台收割机装上了智慧大脑。借助这个大脑,收割机的运行轨迹、收割进度、收割亩数都能实时统计传输到农业部门,有助于农业部门实时掌握收割情况,在忙碌的秋收时节对全县农机进行科学调度,提高机收作业效率。”南陵县农业装备服务中心主任谢文生告诉记者。

    

      这个秋天,一粒粒高产优质的良种、一项项丰产高效的田间管理技术、一台台纵横驰骋的智能农机,承载着亿万农民对丰收的热切渴盼。随着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实施,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从2017年的52.5%、95%、67.2%提升到2022年的62.4%、96%、73%,向科技要单产、要效益的水平不断提升。

    

      完善政策保障,农民种粮更有奔头

    

      “种得越多补贴越多,现在国家对农民种粮的补贴力度特别大。比如种小麦,地力补贴每亩能有97块多,另外还有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每亩接近9块钱,机械化收割每亩补贴3块钱,购买农机也有补贴。国家各项惠农利农政策越来越多,俺们农民种粮更有奔头,种粮的劲头和信心也越来越足了!”说到种粮的好政策,河南省正阳县熊寨镇王大塘村松山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骆松山的喜悦挂在脸上。

    

      作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骆松山流转土地1800亩,每年各项补贴就能为他减去不少的种地成本。骆松山告诉记者,每亩地还能享受免费播撒有机肥400斤,种植过程中,县里还会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免费进行“一喷三防”及喷洒除草剂等,只这项优惠政策就能为他节约每亩近200元的种粮成本。“另外,我们买农机还有农机补贴。能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我们当然愿意多种地、种好地、种好粮。”骆松山说。

    

      夯实大国粮仓根基,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近年来,我国健全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政策体系,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口粮生产。中央财政及时向农民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惠农补贴;多次在农业生产关键时期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专项用于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粮食主产区826个产粮大县全覆盖。同时,产粮大县奖励政策优化,对粮食主产区和主产县的财政奖补力度得到强化。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202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17.75亿亩,较5年前增加515万亩,为粮食产能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国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再次提高,稳定农民种粮预期;围绕扩大大豆油料,推出扶持大豆生产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形成补贴、保险、收储等政策“组合拳”;围绕大面积单产提升,扩大绿色高产高效项目资金规模达32亿元,提升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水平,安排资金9亿元支持东北、黄淮海、西北玉米主产区的19个县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累计下拨37.1亿元资金支持灾区抗灾救灾,下拨24亿元玉米大豆“一喷多促”一次性补助资金,促壮苗稳长、促单产提升。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预计达13.1亿亩。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秋风扫过,丰收的气息越发浓重,只待沃野尽飘香、大国粮满仓!

    

      ■数说

    

      2022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加1052万亩,产量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到2022年底,全国累计完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今年要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

    

      2022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4%,较2017年提高9.9%。

    

      2022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3%,较2017年提高5.8%。

    

      2022年,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实现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本报记者 陈晨)(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叶攀】

赞(694)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语艺娱乐网 » 沃野尽飘香 大国粮满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