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艺娱乐网语艺娱乐网

今天光明日报两个整版关注云南昆明 来看看都说了啥

  导语:

  9月4日,今天《光明日报》红船初心专刊、光明关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两个整版报道了云南昆明。日报幽灵酒吧轶事重点聚焦昆明轨道交通、整版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云南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生物技术发展以及昆明滇池治理保护......近年来,都说昆明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今天指示精神,确立了“加快建设立足西南、光明关注面向全国、日报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整版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不断开拓奋进、云南攻坚克难,昆明交出了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都说“昆明答卷”。

光明日报报版截图
 
 
 
 

  昆明:加快从边城向国际枢纽的蝶变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近年来,昆明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确立了“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2019年昆明市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从第17位跃升至第12位,发展质量指数从第18位跃升至第11位。今年以来,昆明从容应对疫情统筹发展,生产生活恢复呈现新气象。

 昆明安宁的中石油石化基地运输成品油的铁路枢纽。张勇摄/光明图片

  轨道之城连接未来

  在昆明北站,有一栋高大的米黄色法式建筑,这便是浓缩了云南铁路百年风雨历程的云南铁路博物馆。7月29日,记者到这里时,只见铁路博物馆东侧已经变成一个巨大的地铁建设工地,工地四角新建4个米黄色的地铁站出入口,建筑风格与铁路博物馆一致,百年铁路历史与现代地铁在这里并存。

  “地铁4号线和6号线2期将于今年年内开通,正在试运行的4号线、正在建的5号线和已开通多年的2号线就在这里地下交汇,今年5月建成的4号线火车北站成为云南在建最大地铁枢纽站。”昆明轨道交通集团建设管理中心经理顾昆说。

  走进地下的4号线火车北站,这是一个地下4层16米岛式车站,工人们正在站台上安装地板和装饰墙,工作人员正在检查消防设施;列车正在4号线地铁轨道上空跑试运行,在为4号线的开通做最后准备。火车北站将实现4号线与5号线同台换乘,与2号线通道换乘。4号线路全长43.38公里,起于昆明西北部,经中心区到达东南部呈贡新区,与地铁1、2、5、6号线构筑起昆明“米”字形轨道交通网络。

  赏心悦目的是北站每层大厅和站台都是米黄色的法式风格。“我们准备在4号线北站等9个车站建设主题文化墙,北站展示滇越铁路文化,斗南站展示鲜花文化,联大站展示西南联大文化。”昆明地铁4号线建设总指挥董伟描述了一幅文化地铁的景象。

  几公里外的白云路石闸立交桥附近,地铁5号线石闸站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我们每天掘进15至20米,边挖边安装管片。5号线北起世博园站,南至滇池之滨宝丰半岛,全长约26.45公里,预计2021年年底达到通车条件。”5号线项目公司副总经理温超说,“5号线在西南地区首次采用地铁+物业开发形式,开通后有利于促进沿线地区旅游业发展。”

  据了解,今年年内4号线、6号线二期开通后,昆明地铁运营里程将达到139.7公里。昆明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一体化都市公交体系已基本形成。

  地上,昆明成为四通八达的轨道之城;天空,昆明正在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航空枢纽。截至2019年年底,昆明机场开通国内外航线396条,幽灵酒吧轶事开通南亚东南亚通航点达45个,居全国第一位。同时,渝昆高铁开工,昆明至河口开行动车;昆明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枢纽城市,启动国家物流枢纽布局载体城市建设,入选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昆明正不断加速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有力推动了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进程。

昆明5号线地铁建设工地上的龙门吊正在紧张施工。张勇摄/光明图片

  春城能源漂洋过海

  建设区域性国际能源枢纽,成为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基础。

  2017年,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全长1420公里的中缅原油管道建成,标志着我国四大能源进口通道基本建成,首批原油从中东地区漂洋过海来到缅甸马德岛,经中缅原油管道千里输送,抵达昆明安宁,为西南经济发展提供工业血液。

  记者走进昆明安宁工业园区的中石油云南石化公司,一睹炼油基地真容。蔚为壮观的银灰色炼油设备犹如城堡;纵横交错的管道犹如迷宫。职工们通过电脑操作着各个生产环节。在调度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显示出蓝色海洋上有6个彩色的轮船图标。

  “这是为我们公司从中东运输原油到马德岛的6艘油轮,运输旅途我们全程监控。”石化公司环保处处长包永新说。在产区西侧,是一个拥有8条轨道的铁路枢纽站,轨道上停着一列列装满成品油的油罐列车,即将发往西南各省。年加工原油能力1300万吨的中石油云南炼化项目在昆明投产,使昆明市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石油炼化基地和成品油集散中心。

  “中缅输油管道和云南石化基地的建设,缓解了西南地区缺油的局面。投产近三年来,云南石化实现工业总产值逾1628亿元,实现税费超过494亿元,成为云南及昆明的缴税大户,有1000多名员工来自昆明,带动了当地就业。”石化公司副总经理丁克北介绍说,今年受疫情和国际油价暴跌双重冲击,云南石化产能降至60%,公司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使企业效益稳步回升,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4亿元、税费81.8亿元。

  昆明的许多传统骨干企业也在改革中凤凰涅槃,逆势成长。云南大型国企昆明钢铁厂过去长期亏损,经过改革重组后的武钢集团昆钢股份公司在安宁工业园区的乡野上新建了一座钢城。记者在昆钢安宁公司百米高的一号高炉面前,感受到高炉内传出的热浪,看到了火红的铁水成河。这座西南地区最大的高炉,2019年创下242万吨的产量记录。

  安宁公司副总经理黄兴凯自豪地说:“一号高炉不仅大型化,而且体现了高科技,从矿石变成铁水全部是远程智能操控,自动化、可视化,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新区钢厂如果按传统工艺需要1万多人,现在只要2000多人。”

  2019年昆钢安宁公司产值达210亿元,盈利近10亿元。然而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公司陷入亏损。面对困难,该公司积极扩大市场销售。“政府支持的力度很大,今年4月,滇中引水工程向我们一次性采购了20亿元的钢材,泛亚铁路建设的采购量也很大,6月已扭亏盈利1.04亿元。”黄兴凯说。

  正因为有中石油、昆钢、云天化等大型企业落户昆明安宁工业园区,使2019年该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68.34亿元,接近千亿级大关,从而为昆明加快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实的能源和产业基础。

  “今年以来,昆明工业经济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6月当月规上工业增长8.6%,工业生产呈回升态势。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75.74亿元,同比下降1%,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经济运行稳步复苏。”昆明市发改委党组书记杨文志说。

昆明5号线地铁建设工地上的龙门吊正在紧张施工。张勇摄/光明图片

  贸易通达广交天下

  广交天下宾朋的善良心灵、贸易通达四海的胸怀,这些都是昆明要成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必备素质。

  受疫情影响,春节前夕涌进云南的大批游客无法返乡,昆明是云南定点安置来滇游客最早、最多的州市,共安置滞留在昆游客6405人,其中湖北籍游客3362人,包括武汉游客1156人。

  “我们不会让同胞流落街头。”昆明市文旅局副局长王明瑶说。据她回忆,大年三十晚上,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途经长水机场时,发现从缅甸回来的123名武汉游客滞留在候机大厅,程连元马上通知昆明有关部门尽快安置这些武汉游客,同时迅速启动相关应急预案。1月25日,昆明设置了全省第一个专门接待湖北籍游客的安置酒店。2月4日,昆明市委市政府收到一封代表被安置在定点酒店的128名湖北籍游客的感谢信,其中写道:“昆明速度与温度更加丰盈这座城市的美名。”

  受疫情影响,今年昆明旅游市场遭遇寒冬。经过多方努力,昆明整体旅游市场有所回暖,累计接待游客4488万人次。

  滇池是昆明人的母亲湖,过去因为污染而沦为劣Ⅴ类水湖泊,许多游客看到蓝藻覆盖的滇池,扫兴而归。昆明人醒悟了,开始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滇池,四退三还、环湖截污、河长制、牛栏江引水、生态补偿、公众参与……经过20多年的艰辛努力,终于为滇池找回了美丽容颜,2016年滇池水质告别了劣Ⅴ类。2018年至今年5月,滇池全湖水质保持Ⅳ类,越来越多的游客徜徉于滇池之滨,昆明成为一个越来越宜居的城市。

  “滇池是昆明成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基础,滇池的品质决定了昆明的品质,只有保护好滇池,昆明才能成为争当生态文明排头兵的示范城市,才能成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城市。”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局长付文谈了他的感悟。

昆明4号线地铁正在试运行。张勇摄/光明图片

  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也取得阶段性成效。据昆明市商务局副局长盖文博介绍,昆明连续3年荣获“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称号;2019年昆明市累计实现利用外资26.74亿美元;昆明于2018年成为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今年虽受疫情影响,昆明跨境电商业务上半年仍完成成交额6.23亿元,超过2019年全年成交额,呈现逆势增长。

  昆明市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在昆明设立分支机构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有43家;昆明拥有国际友城24个、国际友好交流城市20个,南亚东南亚国际友城数位列全国第一;7个国家在昆设立总领事馆,15个国家在昆设立签证中心。昆明市开行了中欧班列、中越班列、中亚班列等国际铁海联运货运班列,主动融入了“一带一路”建设。

  春城因生态而美丽,昆明因开放而闻达,千年古城的国际化梦想,正渐渐变为现实。(记者 张勇)

 

 
 
 
 

 

 
 
 
 

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政策落细 发展提速

  如果把云南自贸试验区比作云南从改革开放的末梢奔向前沿的领头雁,那昆明片区就是这只大雁的雁头。

  日前,记者来到昆明片区实地采访。走进昆明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大厅,“聚集创新高地,共享发展商机”两行大字格外醒目。两层环形办事大厅、数十个服务窗口井然有序。云内新能源公司工作人员陈祖珍手持一叠材料:“办理职工医保,几分钟就办好了,效率很高。”

  记者看到,服务中心大厅入口设立24小时政务服务服务区,按照“网上办理为主、自助办理为辅、窗口兜底”要求,进驻华为智慧服务终端、出入境签注一体机等智能设备,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据昆明片区政研室主任张秋介绍,为克服疫情影响,服务中心建立企业微信服务群,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线上服务,将首问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等制度延伸至线上管理中,在减少人流聚集的同时解决了企业重复跑的问题。

  今年以来,昆明片区开通了海关9610和1210特殊监管查验线,启用跨境电商信息化平台,跨境O2O新零售保税展示交易中心正式运行。1月15日,昆明片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上线暨1210业务开通,意味着昆明市民海淘的进口商品,可以直接从本地保税仓库发货,收货时间、购买成本将大幅降低。

  记者在昆明片区跨境电商监管作业仓库看到,一批批进口商品正源源不断地通过海关1210业务查验线。位于昆明片区的金大门国际购物广场成了进口商品展示、消费中心,该商场引进国内领先的跨境O2O线下自提模式,实现跨境O2O线下自提,做到即买、即征、即提。

  昆明片区承担了92项创新试点任务,占云南全省自贸试验任务的86.8%。自贸试验区的企业普遍享受到了政策红利。位于昆明片区的云南东方飞行培训有限公司是东航旗下的飞行培训机构,“公司设在自贸试验区的好处,是我们的机器设备可以免税,一共节省了6000多万元。”公司副总经理李湘明说。

  “各项改革措施实实在在落实在昆明片区,主要体现为以证照分离为龙头的商事制度改革、围绕国际贸易窗口建设和海关监管模式创新的贸易便利化改革,以及以先建后验为主的工程建设领域的改革。”张秋说,自贸试验区带来了很多变化,“最大的变化是营商环境和产业业态的变化”。

  昆明片区出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暖心十条”和促进银行机构聚集发展政策,积极探索“互联网+招商”模式,确保疫情期间招商力度不减。4月17日,举行总投资92.7亿元的13个项目集中开工,内容涉及智能制造、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等。截至7月中旬,昆明片区新设企业11314户,其中内资11271户,注册资本789.32亿元;外资43户,注册资本3.07亿美元。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昆明片区进出口总额5151万美元,同比下降40%,但围绕经济稳增长所采取的措施及时有效,部分指标已扭负为正、负增长的指标降幅较上月不同程度收窄。

  昆明片区并没有单枪匹马独自发展,而是与红河片区、德宏片区强强联手。7月24日,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红河片区、德宏片区签订《片区协同创新联盟合作协议》,同时还与磨憨—磨丁合作区签订友好合作签约。这意味着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将形成发展合力,重点围绕政务服务、产业发展、贸易便利、制度创新、人才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昆明片区管委会主任李河流表示:“自贸试验区区域协同创新、联合联动是必然趋势,4个区域各有特点、错位发展,资源互补、优势叠加。”

  “此次合作是红河片区更好地学习和对接昆明、德宏片区的重要机遇,更是三片区整合资源、发挥优势、联动发展,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前来签约的红河片区管委会负责人、红河州政府副州长罗荣旭说。(记者 张勇)

 

 
 
 
 

 

 
 
 
 

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云春:
脚踏实地做强生物科技

  2020年,全球都在与新冠病毒赛跑,因为疫情,更多人开始关注疫苗。

  而在彩云之南,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森生物”)以创新技术参与新冠疫苗的研发,推出了国内首家、全球第二家的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

  “20世纪90年代末,常听到国外同行说,我国国产疫苗工艺落后、质量标准低。为了让中国的孩子用上同西方发达国家同样多同样好的疫苗,我们下定决心,要自主创新,造出好疫苗。”沃森生物创始人、董事长李云春的初心便始于此。

  2001年年初,在云南昆明,李云春和几位创业者围炉夜话,为疫苗企业取名“沃森”,践行自己的初心。

  李云春曾供职于国内生物“七大所”之一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早年师从曹逸云、董德祥。正是在昆明所的受业与历练,给李云春的创业打上了科学精神和产业报国的烙印。

  昆明金鼎科技园的实验室,是沃森生物梦开始的地方。李云春清楚地记得,起步时只有五六位员工、租来的办公室、少量的启动资金,但团队却有“非常强的信心”。

  第一个项目,是立项开发“精制甲型肝炎灭活疫苗”。“我们奋斗了一段时间,得到了云南省科技厅、国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这个项目很快被列入云南省重点攻关科技项目,紧接着又拿到了国家‘863计划’的资助。”李云春说。该项目后来还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授权。

  但疫苗行业的特点是研发、产业化周期较长,投资大,稍有不慎,之前的投入就可能打水漂。李云春也经历了诸多这样的波折和考验,最困难的时候,不得不转让项目专利技术及临床试验批件,来维持其他项目的正常运转。

  直到2005年,沃森生物成功研发出真正意义上的首个产品——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该产品投入市场便一炮打响;2010年,沃森生物迎来了重大拐点,挂牌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

  “高处不胜寒,埋头迎挑战。”上市之际,李云春写下这样一句话自勉。沃森生物在他的带领下,坚持从研发起步,新产品研发和注册申报稳步推进,核心产品逐步进入收获期。厚积薄发终出剑。目前,沃森生物生产和销售的自主研发疫苗产品共有7个,已成为国内上市疫苗产品最多的上市企业。

  沃森生物参与合作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核酸疫苗),于6月25日启动Ⅰ期临床试验,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mRNA技术路线新冠疫苗。李云春和他的团队正在脚踏实地为科技创新作出生动注解。(记者 张勇 通讯员 杨世玥 廖晶蓉)

 
 
 
 

光明日报报版截图

 
 
 
 

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对做好云南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云南、昆明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明确目标定位、赋予重大使命,也为昆明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极大鼓舞了全市干部群众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的信心和决心。

871昆明文化创意工场。本报记者 任维东摄/光明图片

  1.“八个坚持”助力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昆明市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和长期政治任务抓紧抓实,不断开拓奋进、攻坚克难,做到“八个坚持”,交出了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昆明答卷”。

  坚持以规划引导发展,精心绘就发展新蓝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昆明市确立了“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全力把昆明市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文交流中心,全面提升“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三大城市品牌。

  坚持以产业支撑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基于大生态、依托大数据,昆明市重点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双提升。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从第17位跃升至第12位,发展质量指数从第18位跃升至第11位。

  坚持以开放促发展,对外开放打开新局面。昆明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挂牌成立,同世界203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缔结国际友好城市24座、友好交流城市19座,对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对外开放的大门正越开越大,城市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显著提升。

工人在昆明库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草莓育苗基地工作。新华社发

  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扎实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入实施春城人才行动,加速创新要素聚集,设立昆明南亚东南亚科技服务业合作中心、金砖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生物医药大健康等科创中心,加快科技合作交流和技术成果转化,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4年的40.57%提高到2019年的59.13%。狠抓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创造活力持续释放。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城,统筹城市核心区、功能拓展区、生态涵养区协调发展,加快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美丽县城”建设,加快农村地区发展步伐。

  坚持民生优先发展,不断提高群众福祉。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投向民生领域,引进省外名校来昆明合作或办学,教育质量迅速提高;引进多家医疗机构在昆明合作办医,优质医疗资源不断扩大;3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社会治理成效突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入围“中国美好生活指数十佳城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坚持打造良好发展环境,优化环境取得新成效。扎实推进自然生态、发展生态、政治生态建设,打好优化发展环境“组合拳”。强力推进滇池保护治理,全湖水质从劣Ⅴ类上升到了Ⅳ类,空气质量优良率长期保持在97%以上。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十大行动,深入开展“肃流毒、除影响、清源头、树正气”专项行动,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日渐形成。

  坚持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恢复新气象。一手抓疫情防控,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及时出台应对疫情稳增长20条等政策并抓好落实,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

垃圾分类互动体验中心工作人员在昆明一小区内与一名学生交流垃圾分类知识。新华社发

  2.全力推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昆明市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转化为实践要求,把新发展理念作为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行动指南,奋力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路。

  更加突出创新引领,强动力、促转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以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抓手,推动创新链、孵化链、产业链有机融合,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施科技创新主体培育计划,引进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完善“高校联盟”和“科研院所联盟”运作机制,着力打造生物医药大健康等产业创新研发中心。探索建立高科技交易市场体系,积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努力把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等打造成千亿级产业,把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打造成五百亿级产业。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完善“春城计划”人才政策体系,让昆明成为广大创新创业者的向往之地。

  更加突出统筹协调,补短板、缩差距,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注重区域协同发展,调整优化空间布局,有序推进主城核心区人口疏解、功能优化,增强科技、金融商务等服务功能;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推动产业聚集、人口聚集;强化生态涵养区生态保障功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化市区融合发展,合力推进滇中新区开发建设;联动曲靖、玉溪、楚雄、红河,打造协同发展的滇中城市群。切实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和质量,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坚持文化引领发展,长效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推进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打造历史文化品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方位推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努力使昆明成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前沿窗口。

  更加突出绿色发展,护生态、优环境,打造宜居宜人的美丽家园。统筹抓好以滇池为重点的市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等生态环境质量,擦亮“春城”生态宜居品牌。持续推进固体废物及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攻坚,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加快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城市和“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更加突出扩大开放,建通道、拓格局,努力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印度洋经济圈,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配合推进渝昆高铁昆明段主线工程、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建设,扩大昆蓉欧、中亚铁海联运货运班列辐射范围,加快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推进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改革创新发展,深入推进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综合保税区加快发展,努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型经济高地。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制度,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一流的便利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实施美丽昆明建设行动,全力服务保障好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精心筹办好第七届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努力提升城市吸引力。利用好南博会等开放合作平台,组织好上合昆明马拉松等活动赛事,推进“国际友城旅游联盟”“昆明国际商事仲裁服务中心”等国际性组织发展壮大,努力提升区域影响力。

  更加突出共建共享,惠民生、增福祉,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力实施“十百千名师工程”,推动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抓实京昆、沪昆医疗合作项目,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深化第四批国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加快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推广实施“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快创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建设平安昆明。(作者:中共昆明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科学治理实现绿色发展

滇池帆影。记者 任维东摄/光明图片

  滇池是昆明市的母亲湖,它的水环境关系着昆明的命运,影响着云南的发展。作为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第一大湖,其水质特征还关乎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30年前的滇池,水绿如漆,人们避之不及,可时至今日,人们再漫步滇池,湖色清新、白鹭翩飞,美丽的湖滨风景展示出母亲湖的美好。

滇池治理成效全国瞩目

  多年来,云南省及昆明市把滇池治理当作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发起了高原湖泊的救亡战役。曾经作为中国水环境整治最难的滇池,2016年全湖水质告别劣Ⅴ类,2018年水质达到Ⅳ类,在全国重点治理的大型湖泊中,滇池水环境率先呈现企稳向好的态势。

  滇池水环境出现里程碑式的转折,是在昆明的人口比30年前增长1倍多、城市建成面积增长2倍多、经济体量增长了100多倍的情况下取得的。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化解了滇池流域及昆明市发展的巨大环境压力,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得到积极调整,实现了由人湖争水向清水入湖的历史性转变。

遵循湖泊生态环境变化规律科学施策

  湖泊富营养化污染治理是世界性难题,对于滇池这样一个城市型湖泊来说,在昆明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环境负荷迅猛增加的情况下,解决其流域内面临的富营养化问题,堪为世界水环境治理的高难战役。为了打好滇池保卫战,从“九五”时期开始,国家就把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重点流域治理,云南省及昆明市坚持把保护治理滇池作为头等大事和“一把手”工程,科学研判湖泊病因,按照病程有序诊治。前十年以点源污染控制为主;随后十年在“遏制增量污染”的同时“削减存量污染”,治标和治本双管齐下,用治标为治本创造条件,用治本巩固治标成效;最近十年,根据滇池治理实际提出“科学治滇、系统治滇、集约治滇、依法治滇”,不失时机启动了生态修复,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进湖泊治理的全域河长制、河段上下游的生态补偿等一系列制度建设。上述科学治理方式为欠发达地区解决高度工业化城市化中的复杂环境问题提供了“滇池方案”。

按照生命共同体理念实施全方位综合治理

  滇池属于高原湖泊,地处三江分水岭地带,源近流短,水资源先天不足,水体交换十分缓慢;滇池处于昆明城区下游,人类对湖泊产生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各种类型的污染最后都汇集到滇池内。滇池治理,只有把全流域当作一个完整的湖泊生态系统进行系统性全面考量,把影响湖泊水环境的陆源因素,如崇山峻岭、径流水源、丛林草地、农村城市,当作制约湖泊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全要素统筹,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水环境恶化与生态退化。昆明通过面山“五采区”全面治理、城市截污治污体系构建、生态城市建设等举措,筑牢了生态底色,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持续加大,“量水发展、以水定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等措施助推昆明走向资源节约型发展。

拓展流域内城市发展新空间

  国际湖泊生态研究成果表明,任何湖泊如果入湖污染负荷高于湖泊生态系统的水环境承载力和水资源容量,即使采用世界上最好的管理手段和治理技术,都难以实现水质持续稳定地好转。一段时间以来,滇池与我国很多污染治理的湖泊水体一样,入湖污染物长期超过湖泊水环境容量的极限,在无法改变滇池自然禀赋的情况下,治滇之路在于调整和改变污染产生的经济社会要素。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滇池是镶嵌在昆明的一颗宝石,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再接再厉,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作为一项复杂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工程,滇池治理将进入城市格局优化减污、经济结构调整削污、社会发展系统控污的新阶段。为此,要坚持把滇池治理与昆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在流域内继续按照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推进滇池的全面治理,在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优化和引导流域内城市的绿色发展。另一方面,昆明未来发展需尽快拓展新空间,为滇池修复腾出必要生态空间。展望“十四五”,跳出滇池发展昆明,打造更大的新生态经济圈,昆明市的跨越发展未来可期。(作者:段昌群,系云南大学特聘教授、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智库首席专家)

 

 
 
 
 

 

 
 
 
 

打造对外开放的昆明新高地

  改革春风吹满云岭,开放潮流浪涌三迤。2019年8月30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启动,新时代云南改革开放迈上新台阶、开启新征程。挂牌以来,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推进沿边开放的殷殷嘱托,始终坚持“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找出路、为地方谋发展”的理念,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为充分发挥云南沿边和跨境优势,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建立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不仅是国家赋予云南和昆明的重大使命,更是昆明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契机,为昆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对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出了明确要求。云南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形成了新时代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为高标准建设云南自贸试验区奠定了坚实基础、营造了良好氛围。

  近年来,昆明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昆明片区的建设发展必将为这一蓝图的实现带来新的增长点、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就昆明而言,建设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是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推动构建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一环;是培育对外开放新增长极,在中国—南亚、中国—东盟经贸联系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必然之举;是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合作,探索更加有效合作方案的创新实践。这在昆明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强力推进昆明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按照《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昆明市狠抓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在高质量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征程中闯出了一条“昆明路径”。

  狠抓制度创新。紧扣试验任务和时间节点,采取“内外联动”的方式,自主改革和外部支持相结合,探索“昆明经验”。区内层面,对照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建立区级动态自评机制。外部层面,与高校合作共建自贸研究院,并与评估机构合作逐条逐项评估改革任务,为制度创新提供外部智力支持;加入全国制度创新联盟,推动试验任务尽快落实落地。

  优化营商环境。围绕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要求,推进“软件+硬件+服务”三轨并行,通过“软件”打通部门间串联审批壁垒,减少办事材料、简化办事流程,提升企业满意度;通过“硬件”录入审批事项,联通数据端口,增强政务服务承载力;软件和硬件齐备,为提供最优政务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大招商引资。依托区位通道、贸易投资、产业聚集的相对优势,完善政策体系、组建招商团队、创新招商方式,形成根据产业链“补

赞(223)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语艺娱乐网 » 今天光明日报两个整版关注云南昆明 来看看都说了啥